【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及作者信息。
- 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 学习古诗朗读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 结合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感受诗人的离别之情与高洁品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惜别之情。
-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 难点:把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名句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配乐、朗诵音频)
- 课文朗读录音
- 黑板或白板
- 学生预习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与朋友分别的时刻?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出“离别”这个主题。
接着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题目,介绍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讲述的是他送别好友辛渐时所作的一首诗。
2. 作者简介(3分钟)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写七言绝句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等。
3. 初读感知(8分钟)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并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 教师纠正个别字音,如“寒”“孤”“壶”等。
4. 精读品析(15分钟)
逐句讲解: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解释:夜晚的寒雨洒满江面,天亮时我送别友人,只见楚地的山峰孤单地立在远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寒雨”“孤山”营造的凄凉氛围。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释: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清澈。
讨论:“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清廉、高洁、坚定的品格)
5. 情感升华(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王昌龄为什么要用“冰心”“玉壶”来表达自己?这反映了他怎样的人生追求?
6. 拓展延伸(5分钟)
- 展示其他描写离别的古诗片段,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比较不同诗人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
- 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改写诗句,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7. 总结提升(2分钟)
教师总结:《芙蓉楼送辛渐》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寄托理想、表达志向的诗。诗人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谊和高尚的情操。
8. 布置作业(2分钟)
- 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 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冰心在玉壶”的意思。
五、板书设计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离别之情 + 高洁志向
意象:寒雨、孤山、冰心、玉壶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语言品析、情感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
如需PPT课件或教学视频建议,可进一步提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