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预防接种知识问答】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儿童的疫苗接种问题。预防接种不仅是保护个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关键环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本文将围绕2017年最新的预防接种信息,进行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
一、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指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将疫苗引入人体,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在真正遇到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避免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病情。
二、为什么需要按时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的时间安排是根据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制定的,目的是在孩子最易感染某些疾病的时候,提前建立免疫力。如果错过接种时间,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影响后续接种效果。
三、哪些疫苗是必须接种的?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以下疫苗是强制接种的:
- 卡介苗(出生后立即接种)
- 乙肝疫苗(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
- 脊髓灰质炎疫苗(口服)
- 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3针,加强针1针)
- 麻疹疫苗(8月龄、18月龄)
- 轮状病毒疫苗(按年龄段接种)
- 流感疫苗(建议每年接种一次)
此外,还有一些自费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等,可根据家庭情况选择接种。
四、接种疫苗会有副作用吗?
大多数疫苗都是安全的,但个别儿童在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反应,如局部红肿、低热、乏力等,这些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一般1-2天内会自行消失。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高烧、抽搐、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五、接种疫苗前需要注意什么?
在接种前,应确保孩子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发热、腹泻、感冒等症状。同时,告知医生孩子的过敏史、慢性病史及近期用药情况,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接种。
六、可以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吗?
目前,我国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接种多种疫苗,但需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同疫苗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不建议随意混合接种,尤其是首次接种时应按照推荐程序进行。
七、成人也需要接种疫苗吗?
是的,成人同样需要接种疫苗。例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乙肝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尤其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等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八、如何查询疫苗接种记录?
各地卫生部门都建立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家长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或线上平台查询孩子的接种记录。部分地区还支持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查询。
九、如果错过了接种时间怎么办?
如果孩子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接种,应尽快补种。一般情况下,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整个接种流程。但具体操作应咨询当地疾控中心或接种单位。
十、如何看待“疫苗有害论”?
网络上存在一些关于疫苗的不实言论,如“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等,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已被多项大规模研究证实为谣言。接种疫苗是经过严格测试和监管的,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结语:
预防接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它不仅保护了个人健康,也对社会整体防疫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家长,了解并正确执行疫苗接种计划,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增强对疫苗接种的信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