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认识钟表(时、分、秒)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 能够正确读出整时、半时和接近整点的时间。
- 掌握用“时”、“分”、“秒”表示时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时间观念。
-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时间的重视,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课堂参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时、分、秒的关系,能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 难点: 区分时针与分针的运动速度,理解1分钟=60秒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模型、练习题卡。
-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上学是什么时候?晚上几点睡觉?”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时间,并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钟表,学会看时间。”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认识钟面结构
展示一个大钟表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教师讲解: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小时之间有5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分钟。
时针走得最慢,分针走得快一些,秒针走得最快。
(2)认识时、分、秒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 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
- 1分钟等于多少秒?
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如何读钟表
教师示范如何读整时和半时:
- 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 当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几时半。
3. 实践操作(10分钟)
(1)小组合作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钟表模型,要求根据教师给出的时间,摆出相应的钟面。
例如:3:00、6:30、9:15等。
(2)互动问答
教师随机出示几个钟面图,让学生快速说出时间,并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如:“现在是4时15分。”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的结构。
- 知道了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 能够正确读出整时、半时和接近整点的时间。
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任务: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钟表,记录下你起床、吃饭、写作业的时间,并在明天的课堂上分享。”
六、板书设计:
```
认识钟表(时、分、秒)
1小时 = 60分钟
1分钟 = 60秒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钟表模型和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整时和半时的读法,但在理解时、分、秒的关系上仍需加强巩固。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时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