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急不择途历史典故

2025-11-23 08:48:06

问题描述:

急不择途历史典故,快急疯了,求给个思路吧!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3 08:48:06

急不择途历史典故】“急不择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达到目的而不顾一切手段,甚至选择不正当的途径。这个成语虽非出自某一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在中国历史上不乏类似事件。

一、成语释义

“急不择途”原意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合适的道路”,引申为在情势紧迫时,不计后果地采取任何可能的方式达成目标,有时甚至违背道德或法律。

二、相关历史背景与案例

虽然“急不择途”并非直接来源于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但在古代政治、军事和外交中,类似的策略和行为屡见不鲜。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事件名称 时间 主要人物 情况描述 是否属于“急不择途” 说明
齐桓公伐楚 春秋时期 齐桓公 齐国为扩张势力,借“楚人不贡包茅”为由出兵,实则为扩大影响 在战争中使用借口,不择手段
刘邦入关中 秦末 刘邦 刘邦攻入咸阳后,未杀秦王子婴,以宽厚政策争取民心 有明确战略目标,手段合理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 曹操 为巩固权力,控制汉献帝,以此号令天下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岳飞北伐 南宋 岳飞 岳飞坚持北伐,但最终被朝廷召回,导致失败 行动基于国家大义,不属“急不择途”
清朝鸦片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 19世纪 清政府 为避免进一步冲突,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 在强敌面前妥协,牺牲国家利益

三、总结

“急不择途”虽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危机和压力时,一些人或政权往往会选择捷径,甚至不惜牺牲原则和道德来实现短期目标。这种现象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尤为常见。

从历史角度来看,“急不择途”既有其现实合理性,也常常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现代治理和决策中,如何在“效率”与“道义”之间取得平衡,依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历史资料与分析,旨在提供对“急不择途”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