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人物简介】杨修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谋士,出身名门,才智出众,但最终因卷入权力斗争而被曹操所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既展现了卓越的才华,也暴露了政治上的不足。以下是对杨修的简要总结及详细信息。
一、人物总结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太尉杨彪之子,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辞章与谋略。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深得信任,但也因屡次触怒曹操而遭到猜忌,最终被处死。
杨修虽有才学,但在官场中缺乏低调与谨慎,常以才自负,屡次泄露军机,导致曹操对他心生不满。他的死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三国时期权谋斗争的一个缩影。
二、人物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杨修 |
| 字 | 德祖 |
| 出生年份 | 175年 |
| 逝世年份 | 219年 |
| 籍贯 |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 |
| 家族背景 | 太尉杨彪之子,出身名门 |
| 所属势力 | 曹魏 |
| 职位 | 主簿(曹操幕僚) |
| 才能 | 博览群书,善辞章,精通谋略 |
| 性格特点 | 聪明但自负,不善权术,直言不讳 |
| 与曹操关系 | 初期受重用,后期因屡次触怒曹操而被杀 |
| 死因 | 因泄露军机、屡谏曹操、参与曹植夺嫡等行为被曹操以“乱我军心”之罪处死 |
| 历史评价 | 才高八斗,但缺乏政治智慧;其死反映了三国时期权臣之间的复杂斗争 |
三、历史意义与影响
杨修的死亡不仅是一次个人悲剧,更象征着三国时期文人命运的无常。他虽有才,却未能在权力漩涡中全身而退,成为曹操“宁我负人”的典型牺牲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多为惋惜,认为他若能更加隐忍,或许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此外,杨修的故事也被《三国演义》广泛传颂,成为文学作品中“才高命短”的代表人物之一,进一步加深了他在民间文化中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