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金蝉脱壳的意思】“金蝉脱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古代的典故,常用来比喻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巧妙的方法摆脱困境或转移目标,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一种灵活应对局势的策略。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金蝉脱壳
拼音:jīn chán tuō ké
字面意思:金蝉(一种昆虫)脱去它的外壳。
引申义:比喻用计谋逃脱或转移责任,使自己脱离险境或摆脱纠缠。
二、出处与来源
“金蝉脱壳”最早见于《晋书·石崇传》:“崇与王恺争豪,乃以锦为步障,帝赐恺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罕其比。崇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曰:‘君何得此?’崇曰:‘我亦有此物。’乃命取琉璃盘,盛五色玉屑,作金蝉脱壳之状。”
不过,更广为人知的出处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使用此计来迷惑司马懿的情节。
三、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表示逃避责任 | 他为了不被追究责任,用了金蝉脱壳的计策,把问题推给了别人。 |
比喻巧妙转移 | 厂家在产品出现问题后,采取了金蝉脱壳的方式,将焦点转移到了市场推广上。 |
描述战略撤退 |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选择金蝉脱壳,保存实力以待时机。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金蝉脱壳、抽身而去、避重就轻、声东击西 |
反义词 | 自投罗网、自寻死路、束手就擒、原形毕露 |
五、总结
“金蝉脱壳”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它强调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灵活应对、机智脱身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历史故事中,还是在现实生活里,这一成语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启发意义。
成语 | 金蝉脱壳 |
拼音 | jīn chán tuō ké |
出处 | 《晋书》、《三国演义》 |
含义 | 脱离困境、转移责任、巧妙应对 |
用法 | 用于描述策略性撤退或逃避 |
近义词 | 金蝉脱壳、抽身而去、声东击西 |
反义词 | 自投罗网、束手就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