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无遗利的意思】“地无遗利”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土地没有被浪费的资源”,引申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不浪费任何可利用的潜力。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农业、经济或资源管理方面,能够高效利用土地和资源,达到最大效益。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地无遗利 |
拼音 | dì wú yí lì |
出处 | 《汉书·食货志》:“地无遗利,人无余力。” |
含义 | 土地上的资源没有被浪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最大效益。 |
引申义 | 在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中,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开发。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政策制定、经济发展、农业规划等语境中。 |
二、详细解释
“地无遗利”最早出自《汉书·食货志》,原意是指土地上没有任何未被利用的资源,人们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劳动能力。这体现了古人对土地资源的重视以及对生产力发展的追求。
在现代,“地无遗利”常用来描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效率。例如,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种植、合理轮作等方式,使每一块土地都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在城市规划中,则强调土地的集约使用,避免闲置和浪费。
此外,“地无遗利”也可以引申为一种社会管理理念,即政府或组织应尽量挖掘和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推动社会整体发展。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资源充分利用、物尽其用、因地制宜 |
反义词 | 资源浪费、荒废土地、人浮于事 |
四、实际应用举例
- 农业领域:推广高产作物、合理灌溉、轮作制度,确保土地持续产出。
- 城市建设: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升土地利用率,避免空置。
- 企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
五、结语
“地无遗利”不仅是一种传统智慧,更是一种现代发展理念。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资源时,要注重效率与可持续性,做到物尽其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