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而出的意思是什么】“脱口而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说话时未经思考、随口说出的话。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说话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自然而然地说出了一些话。
一、
“脱口而出”原意是指话刚从嘴里出来,形容说话非常自然、迅速,不加思索。现在多用来形容人在情绪激动、紧张或随意的情况下,不经思考就说出某些话语。这种说法有时可能带有负面含义,比如说话不够谨慎;但也可能表示一个人性格直率、真诚。
该成语结构简单,使用广泛,常见于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 词语 | 脱口而出 |
| 拼音 | tuō kǒu ér chū |
| 含义 | 形容说话不加思索,随口说出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不择辞,脱口而出。” |
| 用法 | 常作谓语、状语,也可作定语 |
| 近义词 | 随口说出、信口开河、脱口而谈 |
| 反义词 | 三思而后行、慎言慎行、深思熟虑 |
| 例句 | 他一时激动,脱口而出一句不该说的话。 |
| 适用场合 | 日常口语、文学作品、演讲等 |
| 使用频率 | 高 |
| 是否为成语 | 是 |
三、小结
“脱口而出”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语境判断其褒贬色彩。在正式场合中,应尽量避免“脱口而出”,而在轻松的交流中,它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率真与自然。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