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远必诛是成语吗】“虽远必诛”这句话听起来很有力,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坚定的决心和行动力。那么,“虽远必诛”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本文将从定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
一、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它们多来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文章或民间俗语,语言简练、意义深远,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广泛应用。
二、“虽远必诛”是否为成语?
从严格意义上讲,“虽远必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一个现代常用短语,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象征意义。
1. 来源分析
“虽远必诛”最早出自《汉书·赵充国传》:“远者虽远必诛。”意思是:即使敌人在远方,也要去讨伐他们。后来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军事、政治、外交等语境中,用来强调国家对威胁的坚决态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原句是“远者虽远必诛”,并非“虽远必诛”。因此,“虽远必诛”是后人简化、演变后的说法。
2. 现代使用情况
如今,“虽远必诛”常被用于:
- 军事领域:表示对敌人的强硬立场。
- 政治宣传:强调国家主权和安全。
- 媒体报道:描述某些国家或组织的强硬政策。
虽然它不被正式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中,但在实际生活中被频繁使用,甚至有人将其当作成语看待。
三、总结对比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是否为成语 | 不是传统成语 |
| 来源 | 源自《汉书·赵充国传》,原句为“远者虽远必诛” |
| 用法 | 多用于军事、政治、外交等场合,表达坚决的态度 |
| 现代接受度 | 被广泛使用,部分人误认为是成语 |
| 是否规范 | 非标准成语,属于现代常用短语 |
四、结论
“虽远必诛”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已被广泛接受并使用,具有一定的语言影响力。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坚定立场和行动力的追求,也体现了语言在现实中的动态变化。
如果你在写作中需要更严谨的表达,建议使用“远者虽远必诛”或“虽远必惩”等更为准确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