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饴弄孙的成语解释】“含饴弄孙”是一个形容老年人安享晚年、与子孙共处的成语,常用来表达对家庭温馨生活的向往和对晚年的满足感。该成语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原文为:“吾子年幼,未有知识,若得一贤妇,可令其教之,使知礼义。今虽无女,然有儿媳,可以含饴弄孙矣。”意指老人在儿孙环绕中享受天伦之乐。
成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含饴弄孙 |
拼音 | hán yí nòng sūn |
出处 |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
释义 | 老人含着糖逗弄孙子,形容晚年安逸、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的生活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或对家庭温馨的向往。 |
近义词 | 安享晚年、儿孙绕膝、天伦之乐 |
反义词 | 孤苦伶仃、老无所依 |
语法结构 | 动宾+并列结构(含饴+弄孙)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日常口语中描述老人生活状态时使用 |
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含饴弄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和孝道的重视。在古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老人在家庭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家族的长辈,更是智慧的象征。通过“含饴弄孙”,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赞美。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家庭成员分散各地,这种“含饴弄孙”的景象也变得越来越少见。然而,它所代表的情感价值仍然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总结
“含饴弄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对晚年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它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的寄托,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家庭、亲情的高度重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温暖和牵挂始终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