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此夜曲中闻折柳

2025-09-25 13:54:56

问题描述:

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个怎么弄啊?求快教教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5 13:54:56

此夜曲中闻折柳】在古代诗词中,一句“此夜曲中闻折柳”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的哀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原句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句通过描写夜晚听到的笛声,引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

一、

“此夜曲中闻折柳”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春夜,诗人听到了悠扬的笛声,笛声中似乎包含了“折柳”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折柳”是送别时的一种象征,寓意着对离人的不舍与牵挂。因此,这一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寄托。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内容
出处 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原文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意象 “折柳”象征送别与思乡之情
情感 思念故乡、离别之痛
背景 春夜,笛声悠扬,引发诗人情感共鸣
风格 浪漫主义,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文化意义 反映中国古代送别文化与思乡情怀

三、延伸理解

“折柳”这一意象源于古代的习俗,古人认为柳树生命力顽强,且枝条柔韧,易于折取,因此常用“折柳”来表达惜别之情。在许多诗词中,“柳”成为离别与思念的象征,如“柳”字谐音“留”,有“留客”之意,进一步强化了其文化内涵。

“此夜曲中闻折柳”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是因为它触动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家的渴望、对过往的回忆、对离别的无奈。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打动人心。

四、结语

“此夜曲中闻折柳”不仅是李白笔下的一句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情感表达的一个缩影。它以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情感,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穿越千年的共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