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是什么意思】“抱残守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刘歆传》:“今学者多言无为,而不知其本,故曰‘抱残守缺’。”意思是:抱着残破的瓦片,守着陈旧的门框,比喻思想保守,不愿改进,固守旧有的东西,不接受新事物或新观念。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强调的是对旧有事物的执着和对变革的抗拒。
“抱残守缺”原意是指抱着残破的东西,守着破旧的门框,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改变现状。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固守旧习、拒绝进步的人或行为。
表格展示:
词语 | 抱残守缺 |
拼音 | bào cán shǒu quē |
出处 | 《汉书·刘歆传》 |
含义 | 原指抱着残破的瓦片,守着破旧的门框;后比喻思想保守,固守旧有事物,不求改进。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
反义词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
示例 | 他总是抱残守缺,不肯尝试新的方法,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
通过了解“抱残守缺”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避免陷入这种思维定式,从而保持开放和进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