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的成语和句子】“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常与“仁、义、礼、智”并列,构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古代文献中,“德”不仅指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包括对社会、国家的责任与贡献。以下是一些与“德”相关的成语及经典语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的内涵与意义。
一、总结
“德”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包含个人品德,也涉及社会伦理。通过成语和经典语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德”的重要性。这些表达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至今仍对现代人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二、相关成语与句子汇总表
成语/句子 | 出处 | 含义解释 |
德高望重 | 《后汉书》 | 品德高尚,声望极高,多用于形容年长或有威望的人。 |
德才兼备 | 《宋史·岳飞传》 | 指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出众的才能。 |
德不孤,必有邻 | 《论语·里仁》 | 有德之人不会孤单,总会有人与之为伍。 |
以德报怨 | 《论语·宪问》 | 用恩德去回报仇怨,体现宽容与大度。 |
仁者爱人,有德者必有言 | 《孟子》 | 有仁爱之心的人会关爱他人,有德行的人自然会有言语上的教诲。 |
修德而齐家 | 《大学》 | 修身养德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
言必信,行必果 | 《论语·子路》 | 说话要诚实守信,行动要有结果,体现一个人的品德。 |
知足常乐,德润心田 | 传统俗语 | 心怀感恩、知足的人,内心充满德行,自然快乐。 |
德莫大于忠,行莫大于诚 | 《三国志》 | 最大的德行是忠诚,最大的行为是诚实。 |
无德而尊,无功而禄 | 《荀子》 | 没有德行却受尊崇,没有功劳却享俸禄,是一种不公的现象。 |
三、结语
“德”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它不仅塑造了古人的行为准则,也影响着今天的社会风气。通过了解与“德”相关的成语和句子,我们不仅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更高的道德标准。愿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不忘修养自己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