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望尘而拜是什么意思】“望尘而拜”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对权贵或地位高的人极度恭敬、畏惧,甚至在对方尚未到达时就远远地跪拜迎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权威时的卑微态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望尘 | 看到车马扬起的尘土 |
而 | 表示承接关系 |
拜 | 跪拜、敬礼 |
整体意思是:看到权贵的车马扬起尘土,就远远地跪下迎接,表示极度的敬畏和服从。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其俗多奢丽,好游宴,轻于进取,重于荣利。故士之有才者,不求闻达;无才者,望尘而拜。” |
用法 | 多用于讽刺那些对权贵阿谀奉承、毫无骨气的人。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作谓语、定语使用。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唯命是从、俯首帖耳、趋炎附势 |
反义词 | 傲然挺立、刚正不阿、不屑一顾 |
四、使用场景举例
1. 历史背景:古代官场中,一些官员为了升迁,常常对上级一味逢迎,甚至“望尘而拜”,表现出极低的尊严。
2. 现代讽刺:在职场或社会中,有些人对上司或有权势的人表现得过分恭敬,被形容为“望尘而拜”。
3. 文学作品: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软弱、缺乏独立精神。
五、总结
“望尘而拜”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强调对权势者的盲目崇拜和屈从。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警示意义,鼓励人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坚守自我价值。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望尘而拜”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