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到2022年冬天是寒冬还是暖冬】2021年至2022年的冬季,是中国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冬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影响,以及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气象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一年的冬季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温度特征。本文将从整体气温趋势、区域差异、气象数据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总体气温趋势
根据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2021-2022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略高于常年同期水平,整体表现为“偏暖”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偏暖”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都温暖如春,部分北方地区仍出现了阶段性低温天气。
此外,该冬季还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通常拉尼娜会导致北半球冬季气温偏低,但2021-2022年冬季的气温并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寒冷情况,反而在某些时段出现了短暂的回暖现象。
二、区域气温对比
| 地区 | 冬季平均气温(℃) | 相比常年(℃) | 是否为寒冬/暖冬 |
| 北京 | 3.5 | +0.8 | 暖冬 |
| 上海 | 7.2 | +1.0 | 暖冬 |
| 广州 | 12.4 | +0.6 | 暖冬 |
| 哈尔滨 | -12.3 | -0.5 | 寒冬(局部) |
| 西安 | 4.1 | +0.9 | 暖冬 |
| 成都 | 6.8 | +1.2 | 暖冬 |
| 长沙 | 8.0 | +1.1 | 暖冬 |
| 兰州 | 0.5 | +0.7 | 暖冬 |
> 注:以上数据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期间的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对比结果。
三、极端天气事件
尽管整体气温偏暖,但2021-2022年冬季也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事件,例如:
- 北方地区阶段性低温:1月初,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出现零下20℃以下的低温,导致供暖压力增大。
- 南方多雨湿冷:华南地区冬季多阴雨天气,体感温度较低,给人以“湿冷”的感觉。
- 大范围降雪:河南、山东等地在1月上旬出现大范围降雪,交通受到影响。
这些极端天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寒冬”的印象,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属于“暖冬”的范畴。
四、结论
综合来看,2021年至2022年的冬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暖冬”,气温整体高于常年平均水平。然而,在个别地区如哈尔滨等地,由于阶段性低温天气,也出现了类似“寒冬”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局部寒冷、整体偏暖的冬季。
气候变化的复杂性使得每年的冬季都难以简单归类为“寒冬”或“暖冬”。未来,随着全球气候系统的进一步变化,冬季的温度趋势可能会更加不确定,需要持续关注气象预报和科学分析。
总结:2021-2022年冬季整体为暖冬,但部分地区存在阶段性低温,呈现“局部寒冷、整体偏暖”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