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是什么意思】“汗流浃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劳累、炎热或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汗水湿透了背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体在高温或高强度活动下的反应,也常用于描写人物在压力下的状态。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 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形容非常热或非常劳累,汗水湿透了衣服和背部 | 多用于描述人的身体状态或心理压力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朗曰:‘今士卒疲弊,百姓困乏,而军无见粮,不可久留。’帝曰:‘吾亦忧之。’于是命诸将,各令自持其兵,勿得妄动。诸将皆伏地称谢,汗流浃背。”
- 用法: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表示因紧张、劳累、炎热等导致的大量出汗。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汗如雨下、大汗淋漓、浑身是汗 |
| 反义词 | 冷静自若、镇定自若、不冷不热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句 |
| 劳累工作 | 他一天工作下来,汗流浃背,连衣服都湿透了。 |
| 紧张时刻 | 考试前他紧张得汗流浃背,手心全是汗。 |
| 高温天气 | 外面太热了,出门走几步就汗流浃背。 |
五、总结
“汗流浃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不仅表达了身体上的出汗状态,也常用来反映心理上的紧张或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它既可以用于描述生理现象,也可以用于刻画人物情绪,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常见的表达方式。
通过了解它的含义、出处、用法以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