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于墙的意思是什么】“兄弟阋于墙”是一句出自《诗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兄弟之间因矛盾或争执而发生冲突,甚至在家中互相争吵、打架。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家庭内部的不和谐,也带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要珍惜亲情,避免因小失大。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
| 字面意思 | 兄弟在墙内争吵,对外则共同抵御外敌。 |
| 引申义 | 形容兄弟之间因矛盾而产生冲突,但面对外敌时仍能团结一致。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家庭成员之间的争执和矛盾,也可比喻内部不和。 |
二、成语背景
“兄弟阋于墙”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原意是说兄弟虽然在家中有争执,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仍能齐心协力。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对家庭内部矛盾的描述,强调即使亲人之间也有分歧,但不应因此破坏彼此的关系。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家庭矛盾 | “他们兄弟俩因为财产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真是兄弟阋于墙。” |
| 团队内部冲突 | “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竞争激烈,简直是兄弟阋于墙。” |
| 历史典故 | 古代王朝内部权力斗争,常被形容为“兄弟阋于墙”。 |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兄弟阋于墙”的关系 |
| 手足情深 | 表示兄弟之间感情深厚 | 对比反义,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
| 内忧外患 | 内部有矛盾,外部有威胁 | 与“兄弟阋于墙”有相似之处 |
| 和睦相处 | 保持家庭和谐 | 与“兄弟阋于墙”形成对比 |
五、总结
“兄弟阋于墙”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观念,也适用于现代人对家庭关系的反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家庭内部的矛盾时,应以理解和包容为主,避免因一时情绪而伤害彼此的感情。
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的重视,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家庭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