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老场坊简介】1933老场坊位于上海市河南南路与复兴中路交汇处,是上海近代工业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这座建筑最初建于1933年,原为上海工部局屠宰场,后经历多次改造和功能转变,现已成为集文化、艺术、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
一、概况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建筑年代 | 1933年 |
| 原用途 | 上海工部局屠宰场 |
| 地理位置 | 上海市黄浦区河南南路与复兴中路交汇处 |
| 现用途 | 文化艺术空间、创意园区、商业综合体 |
| 建筑风格 | 新古典主义与工业风结合 |
| 历史意义 | 上海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
| 特色亮点 | 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功能融合 |
二、建筑特色
1933老场坊的设计由英国建筑师设计,整体建筑采用红砖结构,具有典型的工业建筑特征。其独特的拱形屋顶、高耸的烟囱以及大面积的玻璃窗,使其在众多工业建筑中独具一格。建筑内部保留了原有的机械装置和通风系统,成为研究近代工业建筑的重要案例。
三、历史变迁
- 1933年:作为上海工部局屠宰场建成,承担肉类加工与储存功能。
- 1980年代: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逐渐停止使用,建筑开始荒废。
- 2000年后:经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启动保护性开发,逐步转型为文化创意园区。
- 2005年:正式更名为“1933老场坊”,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四、现状与价值
如今,1933老场坊不仅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也是市民休闲、观展、购物的好去处。园区内设有多个展览空间、创意工作室、咖啡馆及文创商店,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它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也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城市记忆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存。
五、参观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开放时间 | 一般为每日10:00-22:00(具体以园区公告为准) |
| 门票 | 免费开放(部分展览可能收费) |
| 交通 | 地铁1号线、8号线至人民广场站或陆家嘴站,步行可达 |
| 适合人群 | 历史爱好者、艺术爱好者、游客等 |
结语:
1933老场坊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城市历史的缩影。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也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无论是怀旧还是创新,这里都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