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出处于哪里】“期期艾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的样子。这个成语的出处和含义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但许多人对其来源并不清楚。以下是对“期期艾艾”出处的详细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成语简介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期期艾艾 |
拼音 | qī qī ài ài |
含义 | 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或因紧张、害羞而口吃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
出处 | 《史记·张丞相列传》 |
二、出处详解
“期期艾艾”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张丞相列传》。原文如下:
>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这段话是周昌对刘邦说的,意思是:“我虽然嘴上说不出话来,但我心里明白这是不行的。陛下即使想废掉太子,我也坚决不遵从诏令。”这里的“期期”指的是他因为口吃而反复重复“期期”,“艾艾”也是类似的重复语气词,用来强调说话的困难。
后人根据这段记载,将“期期艾艾”作为成语使用,形容人说话结巴、吞吞吐吐的样子。
三、成语演变与现代用法
时期 | 使用情况 | 现代用法 |
古代 | 原指人说话结巴,多用于历史人物描写 | 描述他人或自己语言表达不流畅 |
近代 | 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红楼梦》等 | 多用于讽刺或自嘲 |
当代 | 常见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 表达说话不流利、紧张或口吃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期期艾艾”的关系 |
结结巴巴 | 说话不连贯,有停顿 | 与“期期艾艾”意思相近 |
口吃 | 语言障碍,说话不流畅 | 是“期期艾艾”的直接表现 |
言不由衷 | 说话不真诚,心口不一 | 与“期期艾艾”无直接关联 |
噤若寒蝉 | 不敢说话 | 强调沉默而非结巴 |
五、总结
“期期艾艾”出自《史记·张丞相列传》,原本是形容一个人因口吃而说话不畅,后来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描述语言表达上的困难。无论是古代文献还是现代语言中,“期期艾艾”都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期期艾艾 |
出处 | 《史记·张丞相列传》 |
原意 | 说话结巴、不流利 |
现代用法 | 描述语言表达不顺畅 |
相关成语 | 结结巴巴、口吃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语言现象及人物性格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与用法,可继续关注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