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一、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汉文帝深夜召见贾谊(即贾生),但并未询问治国安民之策,反而谈论鬼神之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不关心民生的不满与讽刺。
这句诗表面写的是历史人物和事件,实则借古讽今,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深刻思考和无奈情绪。诗中“可怜”二字带有惋惜之意,“虚前席”说明虽有礼遇,却无实质意义;“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是点明了统治者关注点的偏差。
二、表格解析
原句 | 出处 | 作者 | 意思 | 背景 | 表达情感 |
可怜夜半虚前席 | 《贾生》 | 李商隐 | 夜晚召见贾谊,但只是虚礼相待 | 汉文帝召见贾谊,但未重用 | 对统治者不识才、不问政事的惋惜 |
不问苍生问鬼神 | 《贾生》 | 李商隐 | 不关心百姓疾苦,只谈鬼神之事 | 贾谊本应被重用,却因文帝沉迷鬼神 | 对当权者忽视民生、沉迷虚无的讽刺 |
三、延伸理解
“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夜半”,暗示了文帝对贾谊的重视程度,但“虚前席”又表明这种重视只是形式上的,并非真心重用。“不问苍生问鬼神”则进一步揭示了统治者的目光短浅和精神空虚。
李商隐借此诗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重虚玄、轻实际的风气。
四、结语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仅是一句历史诗句,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它提醒我们,真正的领导者应当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而非沉溺于虚无缥缈的事物之中。这也正是该诗句至今仍能引发共鸣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