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的名词解释】“明修栈道”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该成语常用于比喻表面上公开进行某种行动,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另一种目的不同的计划或行动。它强调的是“表面做一件事,实际另有企图”的策略性行为。
一、
“明修栈道”原指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为了迷惑项羽,派人修筑栈道,制造出要从栈道进攻的假象,实则另辟蹊径,秘密进军。后人用此典故引申为一种“声东击西”的计谋手段。在现代语境中,“明修栈道”多用于描述某些人或组织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某种姿态,而实际上却在背后进行其他目的的行动。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明修栈道 |
出处 | 源自《史记·高祖本纪》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
原意 | 表面上修筑栈道,实际上是为其他军事行动做准备 |
引申义 | 表面做一件事,实则另有目的;常用作策略或计谋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政治、商业、军事等领域的策略性行为 |
近义词 | 声东击西、虚张声势、掩人耳目 |
反义词 | 光明正大、直截了当、坦率直言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形容企业宣传、政治竞选、营销策略等中的“表面功夫+实际动作” |
注意事项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被误解为欺骗或不诚实的行为 |
三、结语
“明修栈道”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既要懂得示弱或示强,也要善于隐藏真实意图,以达到最终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