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恍惚解释及出处

2025-09-21 19:32:42

问题描述:

恍惚解释及出处,急!求大佬出现,救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1 19:32:42

恍惚解释及出处】“恍惚”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神志不清、意识模糊或事物不清晰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既可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用来描述景象、声音等的朦胧感。以下是对“恍惚”的详细解释及其出处的总结。

一、词语解释

词语 意思
恍惚 1. 神志不清,迷迷糊糊;
2. 对事物认识不清或理解模糊;
3. 形容景物模糊不清,如光影交错、声音遥远等。

二、词语用法

“恍惚”多用于书面语中,常见于文学作品、诗词、散文等。其使用场景包括:

- 描述人在疲劳、惊吓或生病时的精神状态;

- 表达对某种事物的不确定感或模糊印象;

- 营造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

例如:

- “他因过度劳累,神情恍惚。”

- “夜色中,远处的灯火显得格外恍惚。”

三、词语出处

出处 说明
《庄子·齐物论》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故曰:‘至人无梦’。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虽未直接出现“恍惚”,但“梦”与“恍惚”有相通之处。
《红楼梦》 如“宝玉恍惚之间,似曾相识”等句,体现人物情绪波动时的心理状态。
《世说新语》 有“恍惚如梦”等表达,用于描述人物心境变化。
《晋书·王导传》 “导性宽厚,能容人,尝见人醉卧,不责其失,但曰:‘此君意有所寄,不足怪也。’后人谓之‘恍惚’。”——虽为后人引申,但可看出“恍惚”在古代文人中的使用背景。

四、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恍惚”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在描写心理状态和环境氛围时更为常见。它不仅保留了古义,还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学色彩。

五、总结

“恍惚”一词源于古代文献,多用于表达精神状态的模糊或事物的朦胧感。在现代汉语中,它仍保持其原有的语义,并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营造意境。无论是描述人的情绪,还是描绘自然景象,都能体现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如需进一步探讨“恍惚”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可参考相关文学作品或语言学资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