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殓天物是什么意思】“暴殓天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被误写为“暴殄天物”,但正确的用法应为“暴殄天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浪费、糟蹋珍贵的东西,尤其是指对自然或人类劳动成果的不珍惜和破坏行为。
一、
“暴殄天物”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意是“轻慢地对待天赐之物”,后来引申为浪费、糟蹋财物或资源的行为。它强调的是对资源的不尊重和过度使用,常见于描述浪费食物、破坏环境、滥用资源等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暴殄天物”不仅用于形容物质上的浪费,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节约意识、不懂得珍惜的人或行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暴殄天物(常误写为“暴殓天物”) |
出处 | 《尚书·大禹谟》 |
正确写法 | 暴殄天物 |
错误写法 | 暴殓天物(常见错误) |
含义 | 浪费、糟蹋珍贵的东西,尤其是对自然资源或劳动成果的不珍惜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浪费行为,也可形容对事物的不敬 |
示例 | 他把一桌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完全没有暴殄天物。 |
延伸意义 | 强调节约、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
现代应用 | 用于环保、节俭、道德教育等领域 |
三、注意事项
1. 注意正确写法:虽然“暴殓天物”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但这是错误的写法,正确的应为“暴殄天物”。
2. 避免误解:“暴殄天物”不是指“暴虐天物”,而是“暴弃天物”,即浪费、糟蹋。
3. 文化背景:该成语源于古代对自然与资源的敬畏,反映了古人对节约和珍惜的重视。
总之,“暴殄天物”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珍惜,杜绝浪费,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