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敌忾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同仇敌忾”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共同敌人时,团结一致、情绪激昂、决心抗争的状态。下面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同仇敌忾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同仇敌忾,报其父兄。” |
含义 | 指大家怀着相同的仇恨,对敌人充满愤怒和反抗的决心。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集体对抗外敌或不公的情景,强调团结与正义感。 |
近义词 |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同仇共忾 |
反义词 | 分崩离析、各自为政、互不相帮 |
二、详细解释
“同仇敌忾”中的“同仇”指的是有共同的敌人或仇恨,“敌忾”则是指对敌人的愤怒和反抗情绪。整体意思是:大家因为共同的敌人而产生强烈的愤怒和抵抗心理,形成一种团结一致、誓死抗争的精神状态。
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国家、民族或群体在面临外部威胁时的团结精神,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正义的力量。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国家危机 | 面对侵略者的入侵,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 |
群体抗议 | 在面对不公待遇时,员工们同仇敌忾,集体向公司提出诉求。 |
历史事件 |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最终取得了胜利。 |
四、总结
“同仇敌忾”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在面对共同敌人时,人们团结一致、奋起反抗的精神。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在现代语境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团结和抗争的场合。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也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它,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