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逮捕是什么】“批准逮捕”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法律程序,通常由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的逮捕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决定。它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一种方式,目的是确保侦查顺利进行、防止嫌疑人逃避侦查或继续犯罪。
以下是关于“批准逮捕”的详细说明:
一、
在刑事案件中,当公安机关认为有证据表明某人涉嫌犯罪且存在社会危险性时,会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提请批准逮捕书”。人民检察院在审查相关材料后,若认为符合逮捕条件,就会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授权公安机关对嫌疑人实施逮捕。这一过程是司法机关依法打击犯罪、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批准逮捕”并不等同于定罪,只是在案件尚未进入审判阶段时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一旦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是否继续羁押将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同意逮捕的法律程序。 |
适用对象 | 涉嫌犯罪且有证据证明其可能逃避侦查、毁灭证据、继续犯罪的嫌疑人。 |
提出主体 | 公安机关(需提交《提请批准逮捕书》) |
审查主体 | 人民检察院(负责审核逮捕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
决定结果 | 批准逮捕 / 不批准逮捕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1条等条款 |
法律后果 | 若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可依法执行逮捕;若不批准,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嫌疑人或变更强制措施。 |
与定罪区别 | 批准逮捕是强制措施,不代表最终有罪判决;定罪需经过法院审理并作出判决。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批准逮捕”是刑事司法体系中一个关键环节,既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控制,也保障了司法程序的公正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