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是什么意思】“羔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常出现在古文或诗词中。它指的是用小羊的皮制成的衣物,通常用于贵族或士人阶层,象征着身份与地位。在古代,羔裘不仅是一种御寒的服饰,还具有礼仪和文化意义。
一、
“羔裘”是古代的一种服饰名称,特指用羔羊皮制作的外衣。其材质柔软、保暖性好,多为士大夫或贵族所穿,具有一定的社会等级象征。在文学作品中,“羔裘”也常被用来表达一种高雅、庄重或清闲的生活状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羔裘 |
拼音 | gāo qiú |
词义 | 用羔羊皮制成的外衣 |
出处 | 多见于《诗经》《左传》等古代文献 |
材质 | 羔羊皮 |
功能 | 保暖、礼仪服饰 |
社会意义 | 象征身份、地位 |
文学意象 | 常用于描写士人风度、清闲生活 |
使用人群 | 贵族、士大夫、文人 |
与现代对比 | 类似于高档羊毛大衣或皮衣 |
三、延伸说明
在古代,“羔裘”不仅是实用的衣物,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例如,《诗经·秦风·终南》中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这里用“羔裘”来形容人的品德正直、仪表堂堂。此外,在《左传》中也有对“羔裘”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服饰的重视。
总的来说,“羔裘”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古代社会文化和身份地位的体现。了解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