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盘典故介绍】“虎踞龙盘”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气势雄伟的地理环境。这个典故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诸葛亮传》,后被广泛用于描述南京(古称建业、金陵)的地形特点。
一、典故来源
据《三国志》记载,东汉末年,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目的是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在与孙权会面时,诸葛亮曾对孙权说:“秣陵(今南京)有天险,龙盘虎踞,帝王之都也。”这句话后来成为“虎踞龙盘”的出处,用以形容南京的地理形势极为险要,适合建都。
“虎踞”指的是南京城北的狮子山,形如猛虎蹲伏;“龙盘”则是指长江绕城而过,宛如巨龙盘旋。这一地势不仅易守难攻,而且水陆交通便利,因此历代王朝多选择在此建都。
二、典故意义
“虎踞龙盘”不仅是对地理形势的描述,更象征着一种王者之气和国家根基的稳固。它常常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中,表达对一个城市或国家繁荣昌盛、国运昌隆的美好祝愿。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历史文章 | “南京自古为虎踞龙盘之地,乃六朝古都。” |
| 文学作品 | “诗人笔下常以‘虎踞龙盘’形容金陵胜景。” |
| 城市宣传 | “南京——虎踞龙盘,钟灵毓秀。” |
| 政治演讲 | “我们这座城市的地理优势,正是虎踞龙盘的体现。” |
四、相关人物与事件
| 人物/事件 | 简介 |
| 诸葛亮 | 首次提出“虎踞龙盘”的概念,用于形容南京的地理优势。 |
| 孙权 | 在南京建立东吴政权,奠定“虎踞龙盘”之地的政治基础。 |
| 六朝时期 |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多次被称为“虎踞龙盘”之地。 |
| 李白 | 唐代诗人李白曾写诗赞美南京,其中提到“虎踞龙盘”之壮丽。 |
五、总结
“虎踞龙盘”不仅是一个地理描述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它见证了南京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华大地上的壮美山河与深厚底蕴。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文化背景进行整理撰写,非AI生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