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被执行人多久撤销】“失信被执行人”是指被法院依法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员,通常是因为其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类人将受到一系列信用惩戒,如限制高消费、限制乘坐飞机高铁、不得担任企业高管等。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失信被执行人多久可以撤销?
本文将从法律依据、撤销条件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失信被执行人的定义
失信被执行人,又称“老赖”,是指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一旦被列入该名单,将对其个人信用造成严重影响。
二、失信被执行人多久可以撤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被撤销或屏蔽:
| 情况 | 是否可撤销 | 说明 |
| 履行完毕 | ✅ 可以撤销 | 执行完毕后,由执行法院向征信系统报送撤销信息 |
| 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 | ✅ 可以撤销 | 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
| 被执行人提供有效担保 | ❌ 一般不可撤销 | 但可申请暂缓纳入失信名单 |
| 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 ❌ 不影响失信状态 | 仍需继续履行义务 |
| 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 | ❌ 不影响失信状态 | 仍可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
三、撤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流程
1. 履行义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2. 提交申请: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已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
3. 法院审核:法院核实情况后,决定是否撤销失信名单。
4. 信息更新:经法院批准后,失信信息将从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并同步至相关征信平台。
四、注意事项
-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一般会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公示2年,但具体时间视案件情况而定。
- 若被执行人长期拒不履行义务,可能会被持续列入名单,甚至影响子女升学、就业等。
- 有些地方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动态管理”,即在履行义务后可提前解除。
五、结语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是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手段,但也需要合理规范。对于已经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的被执行人,应及时申请撤销失信信息,恢复自身信用。同时,公众也应理性看待“老赖”问题,支持法院依法执行,共同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
总结:
失信被执行人能否撤销,关键在于是否履行了法定义务或达成合法和解。若已履行完毕,可在法院审核后撤销;若未履行,则需继续承担相应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