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语文高考作文题目及答案】2013年,河北省继续使用全国卷进行高考语文考试。作文题目作为整张试卷中分值最高、最能体现学生写作能力的部分,备受关注。当年的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注重思辨性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一、作文题目回顾
2013年河北语文高考作文题目为:
“一位商人看到一只蚂蚁在搬食物,走得非常吃力。他想:‘如果我帮它一下,它会不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于是他用手指轻轻拨动蚂蚁,结果蚂蚁被吓跑了。商人感叹道:‘有时候我们的好意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作文题型分析
该题目属于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思考,并从中提炼出观点进行论述。材料讲述了一个关于“好意”与“干预”的故事,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复杂性。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 尊重自然规律:人类不应随意干涉自然,应学会观察和理解。
- 善意与误解:好意未必有好的结果,关键在于方式与时机。
- 行动与后果:每一个行为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需谨慎对待。
- 反思与成长:通过事件反思自身行为,促进个人成长。
三、参考范文结构(示例)
| 部分 | 内容概要 |
| 引言 | 以故事引入,点明主题——好意与后果的关系。 |
| 论点一 | 举例说明人类干预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生态破坏)。 |
| 论点二 | 分析好意背后的动机是否恰当,强调方式的重要性。 |
| 论点三 | 结合现实案例,如教育、社会管理等,探讨“干预”的边界。 |
| 结论 | 总结观点,呼吁理性思考与尊重规律。 |
四、优秀作文关键词(参考)
- 尊重
- 规律
- 善意
- 干预
- 反思
- 自然
- 责任
- 行动
- 后果
五、评分标准参考(简要)
| 项目 | 分数段 | 说明 |
| 内容 | 20-25 | 立意明确,紧扣材料,观点清晰 |
| 结构 | 15-20 | 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过渡自然 |
| 语言 | 15-20 | 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有一定文采 |
| 创新 | 5-10 | 观点新颖,有独特见解或生动例子 |
六、总结
2013年河北语文高考作文题目虽然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通过对材料的深入分析,考生可以围绕“好意”与“后果”的关系展开多角度论述,既体现了对生活的观察,也展现了自身的思辨能力。这不仅是一道作文题,更是一次对人性、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旨在帮助考生了解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与写作思路,不涉及具体真题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