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囊取物故事来源是什么】“探囊取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就像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一样简单。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历史典故,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释义
探囊取物: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不需要费力就能成功。
二、故事来源
“探囊取物”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中的一段记载,用来形容某人做事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三、故事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探囊取物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原意 |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完成,像伸手到口袋中取物一样方便 |
| 故事背景 | 王符是东汉时期的学者,他批评当时社会的弊端,主张改革。他在文章中提到:“若夫权贵之门,探囊取物,不劳而获。”意思是说权贵之家可以轻易获取财富,不用付出努力 |
| 后世用法 | 现代多用于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无需费力 |
| 文化意义 | 强调了“易”的概念,也反映了对不劳而获现象的批判 |
四、延伸理解
虽然“探囊取物”原本带有贬义,指权贵阶层的不劳而获,但在现代使用中,更多是中性或褒义地表示“事情容易完成”。例如:“这件事对他来说简直是探囊取物。”
五、结语
“探囊取物”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它的出处和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适当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