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文言文】《狼子野心》是出自《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为清代学者纪昀。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揭示了“狼子野心”这一成语的来源和其深刻的寓意。以下是对该文言文内容的总结与分析。
一、原文概述
原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竟欲食犬。主人怒,鞭之,狼驯服如故。后又数次欲食犬,主人复鞭之,狼终不悛。一日,狼忽啮犬喉,犬死。主人惊曰:“吾养此狼,以为可护家,岂知其竟有此心!”遂杀之。
译文:
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把它们和家里的狗一起养在一起,起初狼和狗相处得还不错。后来狼长大了,竟然开始想吃狗。主人很生气,用鞭子抽打它,狼表面上似乎顺从了。但之后多次想吃狗,主人再次鞭打它,狼始终没有悔改。有一天,狼突然咬死了狗。主人惊讶地说:“我养这狼,本以为能看家护院,没想到它竟有这种心思!”于是把狼杀了。
二、核心寓意
这个故事通过狼的行为变化,说明了“狼子野心”的含义: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温顺,但内心却隐藏着贪婪和凶残的本性。这种本性不会因为表面的驯服而改变,最终会暴露出来。
三、总结与分析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阅微草堂笔记》——清代纪昀 |
体裁 | 寓言文言文 |
主要内容 | 狼从小与狗共处,逐渐露出凶性,最终咬死狗,被主人杀死 |
核心寓意 | “狼子野心”比喻人本性凶恶,外表看似驯服,实则内心险恶 |
人物形象 | 狼:表面温顺,内心狠毒;主人:起初信任,后觉醒 |
写作手法 | 以事喻理,借物讽人 |
现实意义 | 提醒人们要警惕表面温和之人,识破其真实面目 |
四、结语
《狼子野心》虽短,但寓意深刻,警示世人不要被表象迷惑,应透过现象看本质。狼的本性无法改变,正如人心中的恶念一旦滋生,也难以根除。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人性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中潜在危险的一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