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意思】“石破天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情非常惊人、出人意料,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效果。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原意是说女娲用石头补天时,石头崩裂发出巨大声响,连秋雨都被惊动了。后来,“石破天惊”被引申为形容言论、事件或行为极为惊人,令人难以置信。
以下是对“石破天惊”含义的总结及具体分析: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常见用法 |
石破天惊 | 形容事情非常惊人、出人意料 | 李贺《李凭箜篌引》 | 多用于描述重大事件、言论或艺术作品的震撼力 |
二、词义演变
- 原始出处:唐代诗人李贺在诗中描绘女娲补天的场景,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头崩裂的声音之大,甚至让秋雨都为之倾倒。
- 现代用法:现多用于比喻某种言论、行为或事件极其惊人,往往带有褒义或中性色彩,强调其突破常规、颠覆认知的效果。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新闻报道 | 这次会议的决定可谓石破天惊,彻底改变了行业格局。 |
文艺评论 | 他的新作品风格独特,堪称石破天惊之作。 |
日常交流 | 他居然敢公开质疑权威,真是石破天惊。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石破天惊”的区别 |
震撼人心 | 引起强烈情感共鸣 | 更强调情感层面的冲击 |
惊世骇俗 | 行为或言论非常奇特 | 更侧重于违背社会常规 |
惊天动地 | 事情规模宏大 | 更强调事件本身的巨大影响 |
五、注意事项
- “石破天惊”虽常用,但不宜滥用,否则会削弱其原有的震撼力。
- 在正式写作中,建议根据语境选择更贴切的表达方式。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石破天惊”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可用于文学创作,也可用于现实中的评价与描述,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