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犹有花枝俏原文及翻译

2025-08-30 14:10:26

问题描述:

犹有花枝俏原文及翻译,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30 14:10:26

犹有花枝俏原文及翻译】一、

“犹有花枝俏”出自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其在1961年创作的一首咏梅词。该词通过描写梅花在寒冬中依然傲然绽放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对革命者坚定信念的歌颂。

本篇内容将从原文、译文、赏析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关键信息,便于读者理解与记忆。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项目 内容
原文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现代汉语翻译 风雨将春天送走,飞雪又迎来了春天。
即使是在百丈高的冰崖上,梅花依然美丽地开放。
它虽然美丽却不与百花争春,只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到来。
等到山花盛开的时候,它却在花丛中微笑。
作者 毛泽东(1893—1976)
创作背景 1961年,毛泽东在看到郭沫若的《咏梅》后,写下此词作为回应,表达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也隐喻革命者的坚强意志。
主题思想 赞美梅花在严寒中依然绽放的顽强精神,象征着革命者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
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梅花的孤高与坚韧。

三、结语

“犹有花枝俏”不仅是对梅花自然之美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毛泽东通过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创作背景或相关历史评价,可参考《毛泽东诗词选》及相关研究资料。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