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书】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或人身损害,可以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种诉讼形式是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既提高了司法效率,也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起的,要求被告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诉讼活动。该诉讼与刑事案件合并审理,旨在实现刑事惩罚与民事赔偿的双重目的。
二、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情形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情况 | 是否适用 |
因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 | 是 |
因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身体伤害 | 是 |
因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 | 是(可主张丧葬费、抚养费等) |
犯罪行为未造成实际损害 | 否 |
被告人已主动赔偿 | 可视情况决定是否提起 |
三、提起主体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通常为:
- 被害人本人
- 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
- 被害人的近亲属(如被害人已死亡)
- 法律规定的其他有权提起的人
四、诉讼请求内容
原告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一般提出以下请求:
请求项目 | 说明 |
医疗费用 | 因犯罪行为造成的伤残、治疗费用 |
误工费 | 因伤无法工作所导致的收入损失 |
护理费 | 需要专人护理的费用 |
交通费 | 治疗期间的交通支出 |
精神损害赔偿 | 在特定情况下可主张,但需符合法律规定 |
丧葬费 | 若被害人已死亡,可主张相关费用 |
被抚养人生活费 | 若被害人有未成年子女或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
五、法律依据
法律名称 | 条款 | 内容概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第101条 | 明确规定被害人可以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 第138条 | 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条件、范围作出具体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相关条款 | 规定侵权责任及赔偿标准 |
六、注意事项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在刑事案件立案后、宣判前提出;
- 原告需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被告的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诉讼请求应明确、具体,避免模糊表述;
- 若法院判决被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可在执行阶段一并处理。
七、总结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司法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既能确保对犯罪行为的惩处,又能有效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运用这一制度,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在刑事诉讼中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的诉讼 |
适用对象 | 因犯罪行为受到损害的被害人及其家属 |
提起时间 | 刑事案件立案后、宣判前 |
法律依据 |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
诉讼请求 | 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
注意事项 | 需提供证据、明确请求、及时提起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操作流程,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查阅相关法律文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