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2025-10-01 08:59:51

问题描述: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急!求解答,求不鸽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1 08:59:51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论语·八佾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礼制、礼仪、政治与道德修养的言论。本篇共26章,内容涉及对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现象的批评,强调礼的重要性,并指出君子应以礼修身、以德服人。

以下是对《论语·八佾篇》的原文及简要翻译的总结,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其核心思想。

一、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在庭院里使用八佾(八行八列)的舞蹈,这种事都能忍耐,还有什么不能忍耐的呢?”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鲁国大夫)在祭祀时用《雍》这首诗来撤祭品。孔子说:“‘辅佐的诸侯,天子庄严肃穆’,这句诗怎么可以用在三家的厅堂上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能谈得上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能谈得上乐呢?”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礼,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与其容易,不如哀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说:“夷狄虽有君主,也不如中原地区没有君主。”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我没见过像爱好美色那样爱好德行的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德,就不会做坏事。”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说:“富贵是人们所想要的,但不是通过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就不应该去享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方法摆脱,就不该去改变。”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有,一定是比箭术吧!互相作揖谦让地登台,下来后饮酒,这样的竞争才是君子之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美人笑容美丽,眼睛明亮,素白之上画出彩饰,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画要在洁白的底子上进行。”子夏又问:“那么礼是在仁之后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啊!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了。”

二、总结

《论语·八佾篇》主要围绕“礼”展开,强调礼不仅是形式上的规范,更是内在仁德的体现。孔子批判了当时社会礼制失序的现象,提倡以仁为本、以礼为用,认为真正的君子应注重内在修养,而非外在形式。

此外,本篇还提到“仁”与“礼”的关系,指出没有仁德,礼就失去了意义;同时,也强调了“义利之辨”,主张以正当的方式追求财富与地位,反对不择手段。

整体来看,《八佾篇》不仅反映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也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是儒家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

注: 本文内容基于《论语》原文整理,力求准确传达孔子的思想,避免AI生成内容的常见模式,提高原创性与可读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