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天论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荀子天论原文及翻译】《荀子·天论》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重要哲学篇章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关于“天”与“人”关系的深刻思考。荀子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强调“制天命而用之”,认为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而非神秘不可知的力量。
以下是《荀子·天论》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原文内容(节选)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险也辍险。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事。”
>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 “天能治病,不能治世;人能治世,不能治天。”
二、现代汉语翻译(节选)
原文 | 翻译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的运行有其固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消失。 |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用合理的治理去应对它,就会吉祥;用混乱的态度去应对它,就会带来灾祸。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险也辍险。 | 天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寒冷而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危险而停止险峻的存在。 |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事。 | 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闹而停止做事。 |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 天有固定的法则,地有固定的规律,君子也有固定的德行。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仰慕天而思索它,不如把天当作万物来驯养并加以控制? |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 被动地顺从天并歌颂它,不如掌握天命并加以利用? |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 等待时机而不作为,不如顺应时机去掌控它? |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 依赖事物而增加它,不如发挥才能去改变它? |
天能治病,不能治世;人能治世,不能治天。 | 天可以治愈疾病,但不能治理社会;人可以治理社会,却不能治理天。 |
三、总结
《荀子·天论》通过论述“天”的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并积极运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这一观点不仅具有哲学深度,也对后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要点 | 概述 |
核心思想 | “天行有常”,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制天命而用之”,主张主动利用自然。 |
天与人的关系 | 天有常道,人应顺应并加以利用,而非盲目崇拜或消极等待。 |
对后世影响 | 开启了中国早期科学思维的先河,影响了儒家、法家等思想流派。 |
文学价值 | 语言凝练,逻辑严密,是古代哲学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
如需完整版《荀子·天论》原文与翻译,可参考《荀子》全书或相关古籍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