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书的生平简介】王承书(1912年—1994年),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铀同位素分离事业的奠基人”。她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尤其在原子能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的工作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新中国科技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女性科学家。
一、生平总结
王承书出生于北京,自幼聪慧好学,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1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主攻原子核物理。194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她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科研工作,成为当时国际上少数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女性科学家之一。
1950年,王承书放弃在美国的优渥生活,毅然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她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与原子能研究工作。1956年,她被派往苏联进修铀同位素分离技术,为日后在中国建立铀浓缩工厂打下基础。
回国后,她主持了铀同位素分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气体扩散法铀浓缩装置,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她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并多次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王承书一生低调谦逊,不追求名利,始终以国家需要为重。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二、王承书生平简表
项目 | 内容 |
出生日期 | 1912年 |
出生地 | 北京 |
教育背景 | 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原子核物理、铀同位素分离 |
回国时间 | 1950年 |
参与项目 | 中国原子能研究、铀浓缩技术开发 |
荣誉称号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逝世时间 | 1994年 |
代表成就 | 铀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气体扩散法铀浓缩装置研制 |
王承书的一生,是奉献与奋斗的一生。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