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

2025-09-19 04:33:33

问题描述:

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9 04:33:33

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奥苏伯尔(David Ausubel)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学习动机的内驱力理论。他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动力主要来源于三种基本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些内驱力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以下是对奥苏伯尔学习动机内驱力的简要总结:

一、学习动机内驱力的分类

内驱力类型 定义 特点 在学习中的作用
认知内驱力 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追求理解与掌握的内在动力 源于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学习
自我提高内驱力 通过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地位或社会价值的动机 与个人成就感和未来目标相关,受外部评价影响较大 鼓励学生为获得认可或成就而努力
附属内驱力 为了获得他人(如教师、家长、同伴)的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动机 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常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 在早期学习中较为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

二、核心观点总结

1. 认知内驱力是基础:奥苏伯尔强调,真正的学习应建立在认知内驱力的基础上,即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理解。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相联系时,才能实现“有意义学习”。

2.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动力:这种内驱力促使学生不断努力,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或能力水平。它在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3. 附属内驱力是辅助:虽然附属内驱力在初期学习中较为重要,但长期来看,它可能削弱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育者应逐步引导学生从依赖外部认可转向内在动机。

4. 三者相互作用: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三种内驱力往往是共同存在的,只是在不同阶段和情境下所占比例不同。

三、教育启示

-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 同时,适当利用自我提高内驱力,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 对于附属内驱力,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态度,减少对外部评价的过度依赖。

通过了解和运用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理论,教育工作者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