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主要内容草船借箭的成语意思】“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面对曹操大军压境时,巧妙利用天气和敌方心理,成功“借”到十万支箭的故事。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也成为了后人形容“巧妙获取资源”的常用表达。
一、故事主要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
人物 |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
背景 |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难诸葛亮,要求十日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
经过 |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率二十艘草船靠近曹营,曹操因雾大不敢出战,下令弓箭手射箭,箭纷纷落在草船上 |
结果 | 诸葛亮成功“借”得十万支箭,完成任务,令周瑜佩服 |
二、成语“草船借箭”的意思
项目 | 内容 |
字面意思 | 用草船从敌人那里“借”来箭 |
引申含义 | 指利用对方的失误或弱点,不费力气地获取所需的东西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聪明人通过巧妙手段,轻松获得利益或资源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强调智慧与策略 |
近义词 | 巧取豪夺、坐收渔利、借刀杀人(略不同) |
反义词 | 徒劳无功、空手而归、自力更生 |
三、故事意义与启示
1. 智慧胜于蛮力:诸葛亮没有直接与曹操正面冲突,而是运用智谋解决问题。
2. 善于观察环境:他抓住了大雾天气这一有利条件,成功实施计划。
3. 心理战术:通过让曹操产生疑虑,间接达到目的。
4. 团队协作:鲁肃作为助手,协助完成整个计划,体现合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
“草船借箭”不仅是一个精彩的三国故事,更是一个充满智慧与策略的经典案例。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冷静思考、灵活应对往往比硬拼更能取得成功。成语“草船借箭”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智慧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