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碧山暮】一、
“不觉碧山暮”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不知不觉间已到傍晚,青山被秋云笼罩,景色苍茫,心境也随之沉郁。
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变幻,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从文学角度来看,“不觉碧山暮”具有浓厚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是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
通过分析其出处、意境、情感内涵以及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诗的价值与魅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原文片段 |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作者 |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
诗歌背景 | 该诗写于李白被贬后,抒发了对朝廷的不满与对故乡的思念。 |
字面意思 | 没有察觉到碧绿的山已经暮色四合,秋云密布。 |
意境分析 | 描绘了黄昏时分山景的朦胧与静谧,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惆怅的氛围。 |
情感内涵 | 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富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 |
文化意义 | 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典型的自然描写与情感寄托结合的典范之作。 |
现代解读 | 可引申为对生活节奏快、忽视当下美好时光的反思。 |
三、结语
“不觉碧山暮”虽只一句,却蕴含深远。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学会停下脚步,欣赏身边的风景,体会生活的点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