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古代满一百岁称为什么

2025-09-18 00:17:02

问题描述:

古代满一百岁称为什么,有没有大佬在?求高手帮忙看看这个!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00:17:02

古代满一百岁称为什么】在古代中国,人们对长寿有着极高的尊重,尤其是达到百岁高龄的人,被视为“人瑞”,象征着福寿双全、德高望重。不同朝代对百岁老人的称呼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带有敬意和吉祥的寓意。以下是对古代满一百岁称谓的总结与整理。

一、古代满一百岁的称谓总结

1. 人瑞:这是最常见、最广泛使用的称谓,指年过百岁的老人,寓意其为人间的祥瑞。

2. 百岁翁/百岁老:直接描述年龄,强调其年岁之高。

3. 期颐:出自《礼记·曲礼上》,指人到百岁时,饮食起居皆需他人照料,故称为“期颐”。

4. 耄耋:虽然通常指八九十岁,但在某些文献中也用于泛指高龄老人,包括百岁者。

5. 寿星:民间常用来称呼长寿之人,尤其在节日或庆典中使用。

6. 鹤算:取自“鹤寿延年”,比喻长寿如仙鹤,常用于诗词中赞美长者。

7. 松龄:取自“松柏长青”,象征长寿不老。

二、古代百岁称谓对照表

称谓 出处/来源 含义说明 朝代使用情况
人瑞 汉代以后常用 祥瑞之人,受人敬仰 汉至明清普遍
百岁翁 古代文献记载 直接描述百岁老人 唐宋至明清
期颐 《礼记·曲礼上》 百岁后需人照顾,寓意晚年安乐 先秦至清代
老寿星 民间俗语 长寿的象征,多用于祝福 民间广泛使用
耄耋 《礼记》等典籍 八九十岁,有时泛指高龄老人 先秦至明清
鹤算 文学诗词中 比喻长寿如仙鹤 唐宋至明清
松龄 诗词及祝寿用语 象征长寿不老 宋元至清代

三、结语

古代对百岁老人的称谓不仅体现了对长寿者的尊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命的重视和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无论是“人瑞”还是“期颐”,这些称谓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至今仍被人们用来表达对长者的敬意与祝福。

通过了解这些称谓,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与风俗,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生命和长寿的独特情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