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全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涵盖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共计1362年的历史事件。该书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宗旨,旨在通过历史的借鉴来辅助国家治理,因此得名“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政治思想和道德教化意义的经典。它在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研究与引用。
《资治通鉴》简要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资治通鉴 |
作者 | 司马光(北宋) |
成书时间 | 公元1066年—1084年 |
体例 | 编年体史书 |
记载范围 | 战国至五代(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 |
总字数 | 约300万字 |
核心思想 | 鉴古知今,以史为镜,辅助治国 |
历史价值 |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影响深远 |
文学价值 | 文笔简练,叙事清晰,具有高度文学性 |
教育意义 | 用于政治教育、道德修养及历史学习 |
《资治通鉴》以其严谨的史实记录、深刻的治国理念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古代史书中的典范之作。历代学者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其不仅是历史资料的汇编,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至今,《资治通鉴》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