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原文全文】《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被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抽出,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文本。《大学》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以下是对《大学》原文内容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核心思想与主要
| 章节 | 内容概述 | 核心思想 |
| 第一章 | 开篇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根本目的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近百姓,达到至善的境界。 | 弘扬美德、关爱人民、追求至善 |
| 第二章 | 说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强调目标明确才能心静,心静才能思虑周全,最终有所收获。 | 明确目标、内心安定、智慧增长 |
| 第三章 | 提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通过探究事物的道理,达到知识的完备,从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 第四章 | 强调“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指出君子应先自身具备德行,再要求他人;先消除自身的缺点,再批评他人。 | 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 |
| 第五章 | 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进一步解释修身的前提是正心、诚意、致知,而致知的关键在于格物。 | 修身需从内在开始,循序渐进 |
| 第六章 | 讲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强调真诚对待自己,不欺骗自己,才是真正的诚意。 | 真诚待己,方能正心修身 |
| 第七章 | 提到“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说明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德行可以滋养身心,心胸开阔则身体安康。 | 道德修养带来身心健康 |
| 第八章 | 引用“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比喻说明君子应不断自我修养,精益求精。 | 自我修养,不断进步 |
| 第九章 | 说明“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强调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不能好高骛远。 | 从小处着手,脚踏实地 |
总结:
《大学》是一部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经典著作,强调“修身”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它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提升个人品德,进而影响家庭、国家乃至天下。这种由内而外、由小及大的思想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大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实践指南,指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追求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