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七步洗手法】在医疗操作中,手部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外科七步洗手法是一种规范、系统的洗手方法,旨在彻底清除手部及前臂的暂居菌和部分常居菌,为无菌操作提供保障。以下是对外科七步洗手法的总结与详细步骤说明。
一、外科七步洗手法概述
外科七步洗手法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手卫生五步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更全面、更严格的洗手方式。它适用于进行手术、穿刺、导管插入等侵入性操作前的医务人员,确保手部清洁度达到外科手术要求。
二、外科七步洗手法步骤总结
| 步骤 | 操作内容 | 注意事项 |
| 1 |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 注意指缝之间的清洁 |
| 2 |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 | 双手交替进行 |
| 3 |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揉搓 | 重点清洁指腹 |
| 4 | 弯曲手指形成空心掌,双手互握揉搓 | 清洁指关节 |
| 5 | 指尖摩擦掌心,双手交替进行 | 注意指尖部位的清洁 |
| 6 | 握住手腕旋转揉搓 | 包括前臂上部 |
| 7 | 冲净泡沫,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 | 避免二次污染 |
三、注意事项
1. 时间充足:整个洗手过程应持续不少于15秒,确保每个步骤充分完成。
2. 水温适中:使用流动清水,水温控制在30-35℃之间。
3. 避免污染:洗手过程中应避免触碰水龙头、毛巾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
4. 正确擦干:使用一次性纸巾或消毒毛巾,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干燥工具。
5. 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强化规范意识。
四、总结
外科七步洗手法不仅是医务人员日常操作中的基本要求,更是保障患者安全、降低院内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通过系统化的步骤和严格的执行标准,能够有效提升手部清洁效果,为临床操作提供有力支持。
注:本文内容基于实际医疗操作规范整理,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洗手流程的认知与执行能力,减少因手部不洁引发的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