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游记散文,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通过对小石城山的自然景色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一、
《小石城山记》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游览小石城山时所见的奇石怪岩、清泉流水等自然景观。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小石城山的独特风貌,并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典型风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洞焉,其上曰“小石城山”。 | 从西山的山路向北走,翻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一个洞穴,洞上面叫“小石城山”。 |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 那些石头高耸突出,歪斜不平,从土中冒出来,争相呈现出奇特形状的,几乎数不清。 |
其中有如马蹄者,如牛羊者,如人面者,如老人者,如妇人者,如鬼神者,如虎豹者,如熊罴者,如猿猴者,如犬豕者,皆具形似。 | 其中有的像马蹄,有的像牛羊,有的像人脸,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妇女,有的像鬼神,有的像虎豹,有的像熊罴,有的像猿猴,有的像猪狗,都具有形象相似之处。 |
而或隐或显,或俯或仰,或立或卧,或奔或止,或啸或吟,或静或动,各得其妙。 | 有时隐藏,有时显露;有时低头,有时抬头;有时站立,有时躺卧;有时奔跑,有时停止;有时呼啸,有时吟唱;有时安静,有时活跃,各有其妙处。 |
余闻之,曰:“此山非人力所能致也。” | 我听说,有人说:“这座山不是人力可以造就的。” |
盖天工之巧,非人力之所能为也。 | 大概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
呜呼!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岂非造化之功哉? | 唉!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归属,难道不是大自然的功劳吗? |
三、文章赏析
《小石城山记》虽篇幅不长,但描写细致入微,语言生动形象。作者通过对小石城山各种岩石形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多样。同时,文章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反映了柳宗元在贬谪期间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四、结语
《小石城山记》是一篇富有诗意与哲理的游记散文,不仅展示了小石城山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柳宗元深邃的思想情感。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