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武有力历史典故】“孔武有力”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身体强壮、力量强大,也常用来赞美人的勇猛和刚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下是对“孔武有力”这一成语的历史典故进行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孔武有力”最早见于《诗经·郑风·清人》:“孔武有力,无感我帨兮。”这里的“孔”是“甚”的意思,“武”指勇武,“有力”即有力量。整句的意思是:他非常勇猛有力,不要惊动我的佩巾。这句诗描绘了一位英勇的武士形象,表现出其体魄强健、威武不凡的特点。
后来,“孔武有力”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用于形容人身体强壮、力大无穷,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它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历史记载中也有相关人物被描述为“孔武有力”。
例如,《史记》中记载的项羽,就是一位典型的“孔武有力”的人物,他力能扛鼎,勇猛善战,成为秦末起义军的重要领袖之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孔武有力 |
出处 | 《诗经·郑风·清人》 |
含义 | 形容人身体强壮、力量强大,或勇猛刚强 |
字面解释 | “孔”意为“很”、“非常”,“武”指勇武,“有力”即有力量 |
历史背景 | 源自先秦时期的诗歌,后成为常用成语 |
典型人物 | 项羽(力能扛鼎,勇猛善战) |
文学应用 | 多用于描写英雄人物或勇士形象 |
现代用法 | 用于形容体格强壮、战斗力强的人或事物 |
语境示例 | 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孔武有力,轻松战胜了对手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孔武有力”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更承载着古代文化中对力量与勇气的崇尚。它在历史和文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至今仍被人们用来赞美那些身强体壮、英勇无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