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莫如深是什么意思】“讳莫如深”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些事情非常隐秘,不愿透露,甚至到了刻意隐瞒、避而不谈的地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对某些敏感、尴尬或不愿公开的信息采取极端的保密态度。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讳莫如深 |
拼音 | huì mò rú shēn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问于史苏曰:‘吾其涉河乎?’对曰:‘君实有罪,何以得免?’……‘其辞若此,是谓讳莫如深。’” |
含义 | 对某些事情极为隐秘,不愿透露,甚至刻意隐瞒。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指对某事极度保密或回避。 |
近义词 | 避而不谈、秘而不宣、讳疾忌医(引申义) |
反义词 | 坦白从宽、直言不讳、无所顾忌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官员隐瞒政绩或问题 | “他对于此次事件始终讳莫如深,不愿正面回应。” |
企业掩盖负面消息 | “公司对产品质量问题讳莫如深,媒体多次询问无果。” |
个人隐私保护 | “她对过去的经历讳莫如深,不愿多谈。”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误用为“不敢说”
“讳莫如深”强调的是“故意隐瞒”,而非“不敢说”。如果只是因为害怕而不说,不能用这个成语。
2. 不要和“讳疾忌医”混用
“讳疾忌医”指的是明知有病却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而“讳莫如深”更侧重于对信息的隐藏。
3. 适用于正式场合
此成语多用于书面表达,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总结
“讳莫如深”是一个具有较强书面色彩的成语,表示对某些事情极度保密、不愿透露。它常用于描述对敏感话题、个人隐私或负面信息的回避态度。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在写作中适当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