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是什么意思】“悲天悯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世间苦难充满同情和怜悯之心。它不仅表达了对个人遭遇的同情,更体现了对社会、人生整体困境的深切关怀。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心怀仁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悲天悯人 |
拼音 | bēi tiān mǐn rén |
出处 |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后引申为对天下苍生的同情与怜悯。 |
含义 | 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对人间的疾苦表示同情。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仁爱之心、慈悲情怀,也可用于描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
近义词 | 同情怜悯、仁心仁术、悲天悯世 |
反义词 | 冷酷无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二、成语的深层含义
“悲天悯人”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表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强调人应具备对他人痛苦的共情能力,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判意识。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以“悲天悯人”自勉,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他们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现代社会中,“悲天悯人”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鼓励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文学创作 | 作家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 |
社会评论 | 媒体记者报道灾后重建,体现出对受灾群众的“悲天悯人”精神。 |
个人修养 | 一位志愿者长期帮助孤寡老人,体现了其“悲天悯人”的品质。 |
四、总结
“悲天悯人”是一种深具人文关怀的情感表达,它不仅是对个体苦难的同情,更是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注。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尤为重要,提醒我们保持善良、关注他人、勇于担当。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社会成员,我们都应努力培养一颗“悲天悯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