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一、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田园诗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杂诗十二首》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中第二首尤具代表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本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一句尤为经典,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漂泊不定。
以下为该诗的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内容,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阅读与理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题 |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
作者 | 陶渊明(东晋) |
原文 | >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生涯寄宇宙,呼吸寄山林。 未言心相醉,未觉有行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注释 | - 根蒂:植物的根和花蒂,比喻人的根基。 - 陌上尘:道路上的尘土,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 生涯寄宇宙:人生寄托于天地之间。 - 呼吸寄山林: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 未言心相醉:心中已感到满足,无需多言。 - 未觉有行音:没有听到脚步声,形容孤独。 - 晨兴理荒秽:清晨起来清理田地。 - 带月荷锄归:披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 道狭草木长:小路狭窄,草木丛生。 - 夕露沾我衣:傍晚的露水打湿了衣服。 - 衣沾不足惜:衣服被露水打湿并不值得可惜。 -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愿。 |
翻译 | 人生没有根基,像路上的尘土一样漂泊不定。 我的生活寄托在天地之间,呼吸也融入了山林。 还没有说话,心中就已经感到满足。 也没有听到脚步声,只觉得孤独。 清晨起来整理荒芜的田地,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 小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衣服被打湿并不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 |
赏析 | 本诗通过描绘田园劳作的场景,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一句,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人生的无常与漂泊。 结尾“但使愿无违”则体现了陶渊明坚守内心、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现了陶渊明“归去来兮”的精神追求。 |
三、结语
陶渊明的这首《杂诗十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田园诗,更是一首人生哲思之作。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与思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陶渊明的田园情怀,更能体会到他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