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是红军长征途中在娄山关战役后所写。这首词以雄浑激昂的笔调描绘了战斗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展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它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
一、
《忆秦娥·娄山关》全词如下:
>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此词通过描写清晨的寒风、雁鸣、霜月等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肃杀、紧张的氛围,暗示战斗的艰难。接着用“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来形容战斗的激烈与将士们的疲惫。后两句则表达了革命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
二、赏析要点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作者 | 毛泽东 |
| 创作时间 | 1935年 |
| 背景 | 红军长征途中,娄山关战役胜利后 |
| 体裁 | 词(《忆秦娥》词牌) |
| 主题 | 革命斗争、英雄气概、历史沧桑 |
| 意象 | 西风、雁叫、霜晨、月、马蹄、喇叭、苍山、残阳 |
| 情感基调 | 壮烈、悲壮、豪迈、坚定 |
| 艺术特色 | 精炼语言、意境深远、情景交融 |
| 思想内涵 | 表现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和对未来的希望 |
三、结语
《忆秦娥·娄山关》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记录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关键时刻,也寄托了毛泽东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这首词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以上就是【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